数字余氯传感器安装位置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水样代表性、环境稳定性、操作便利性及测量准确性等因素,通过科学评估与实地验证,确保传感器长期稳定运行并提供可靠数据。 水样代表性是安装位置选择的核心原则。需确保安装点能真实反映监测水体的余氯浓度,避免选择死水区域或水流停滞处,此类位置易因余氯自然衰减或局部反应导致数据失真。优先选择水流平缓且混合均匀的区域,确保水样在传感器检测范围内充分流动,流速控制在 0.1-1m/s 之间,既避免流速过快冲刷传感器敏感元件,又防止流速过慢造成局部浓度偏差。若监测管网水体,应避开管道弯头、阀门等易产生湍流或死角的位置,安装点与这些部件的距离需不小于管道直径的 5 倍,保证水流状态稳定。 环境条件的适配性直接影响传感器性能。安装区域需避免阳光直射,强光会加速余氯分解并可能干扰光学检测模块,必要时加装遮阳装置。温度波动需控制在 ±2℃/h 以内,剧烈温度变化会导致传感器零点漂移,若环境温度超出传感器工作范围(通常为 0-40℃),需采取保温或降温措施。同时,需远离强电磁场源,如大功率电机、变压器等,防止电磁干扰影响信号传输,安装点与此类设备的距离应不小于 3 米。此外,应避免安装在易受振动的位置,持续振动可能导致传感器与管路连接松动,影响测量稳定性。 安装位置需满足操作维护的便利性。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观察和操作的高度,通常距离地面 1-1.5 米,方便日常检查、校准及清洁。预留足够的维护空间,周围至少保留 50cm 的操作半径,确保拆卸、更换传感器时无空间阻碍。若安装在管道上,需配备专用的旁通管路和阀门,便于在不中断主流程的情况下对传感器进行维护,旁通管路的内径应与主管道匹配,保证水样流速一致。对于露天安装的传感器,需配备防护箱,防护箱需具备防水、防尘、防腐蚀功能,且预留线缆进出口和通风孔。 水样条件的预处理适配不可忽视。若水体中含有大量悬浮颗粒物、藻类或油污,安装点需设置预处理装置,如滤网或沉淀池,滤网孔径应根据水体杂质情况选择,通常为 50-100μm,防止杂质堵塞传感器或覆盖敏感膜。对于高浊度水体,安装位置应避开泥沙沉积区,必要时采用自清洗装置,确保传感器探头表面清洁。若水样中存在余氯干扰物质(如氨氮、有机物),需评估安装点的干扰物质浓度,必要时调整位置以减少干扰,或配套相应的预处理模块。 安装位置的安全性与合规性需严格把控。传感器及附属设备的安装需符合电气安全规范,远离易燃易爆区域,若安装在潮湿环境,需采用防水接线盒和密封线缆。对于饮用水监测,安装点的材质需符合食品级标准,避免污染水体。同时,需考虑设备防盗与防护,安装位置应在监控范围内或采取加固措施,防止人为破坏。 确定安装位置后,需进行实地测试验证。在候选位置安装临时监测装置,连续运行 72 小时,记录余氯浓度波动、温度变化及设备稳定性数据,与其他点位数据对比,确认该位置的代表性与稳定性。测试合格后,方可进行固定安装,确保数字余氯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准确可靠,为水质监测提供有效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