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清洁数字蓝绿藻传感器

时间:2025-10-17 13:13:06   访客:4

数字蓝绿藻传感器通过光学原理检测水体中蓝绿藻浓度,长期浸泡于水中易附着藻类残体、生物黏膜、泥沙等污染物,导致光路遮挡或信号干扰,影响检测数据准确性。清洁需遵循 “轻柔操作、分类除污、保护敏感部件” 原则,分步骤去除不同类型污染物,同时避免损伤传感器光学镜片与检测组件,确保清洁后传感器恢复稳定工作状态。

清洁前准备需围绕设备保护与工具适配展开。首先需切断传感器供电或暂停数据采集系统,避免清洁过程中电路受潮或数据误传;若传感器安装于浮标或监测站,需先将其从水体中取出,放置在铺有软布的操作台上,防止外壳与镜片磕碰受损。其次需准备专用清洁工具,包括无绒软布、医用棉签、无离子水、中性清洁剂(如稀释后的洗洁精)、专用镜片清洁液(适配光学组件材质),避免使用硬毛刷、砂纸等易划伤镜片的工具,也不得选用强酸、强碱类清洁剂,防止腐蚀传感器外壳与光学涂层。此外,操作人员需佩戴无粉手套,避免手部油脂、汗液污染传感器表面,尤其需注意保护光学镜片区域,防止指纹残留影响光路检测。

污染物分类清洁需根据附着物质特性采用针对性方法。针对藻类残体与生物黏膜,先用无离子水轻柔冲洗传感器表面,去除表层松散污染物;对于附着较紧密的生物黏膜,用蘸有无离子水的医用棉签轻轻擦拭,力度以不按压镜片为宜,沿同一方向擦拭避免来回摩擦造成划痕;若黏膜难以去除,可将中性清洁剂稀释后浸湿棉签,缓慢擦拭污染区域,随后立即用无离子水冲洗干净,防止清洁剂残留损伤光学涂层。针对泥沙等无机杂质,先用软布蘸取少量无离子水轻轻擦拭传感器外壳,去除表面泥沙;对于镜片边缘或缝隙处的细小泥沙,用干燥的医用棉签尖端小心清理,避免泥沙颗粒划伤镜片表面。针对油污或有机污染物,需使用专用镜片清洁液,将清洁液均匀喷洒在无绒软布上(避免直接喷洒在传感器上,防止液体渗入内部电路),轻轻擦拭镜片与外壳污染区域,清洁后用无离子水冲洗并擦干,确保油污完全去除且无清洁液残留。

清洁操作流程需严格遵循步骤规范,保障清洁效果与设备安全。第一步是外壳清洁,先冲洗外壳表面污染物,再用软布或棉签针对性去除顽固杂质,重点清理传感器安装接口与线缆连接处,避免污染物堆积导致密封失效;第二步是光学镜片清洁,这是清洁核心环节,需先去除镜片表面松散杂质,再用专用清洁液按 “擦拭 - 冲洗 - 擦干” 流程操作,确保镜片透光性恢复,清洁过程中需避免清洁工具反复使用,防止二次污染;第三步是内部管路清洁(若传感器含进样管路),通过注射器抽取无离子水,缓慢注入管路并反复冲洗,清除管路内残留的藻类与杂质,必要时可加入少量中性清洁剂冲洗后再用无离子水漂洗,确保管路通畅无堵塞。

清洁后验证与维护是保障传感器性能的重要环节。清洁完成后,需先检查传感器外观,确认镜片无划痕、外壳无损伤、接口密封良好;随后将传感器置于洁净水体中,启动检测功能,观察数据是否稳定(如蓝绿藻浓度检测值波动幅度≤±5%),同时对比清洁前后的空白值,若空白值恢复至出厂标准范围,说明清洁合格。若数据仍存在异常,需重新检查清洁情况,排查是否存在未清理干净的污染物或清洁过程中造成的部件损伤。此外,需建立清洁记录档案,详细记录清洁时间、污染物类型、清洁方法及清洁后检测数据,结合传感器使用环境确定清洁周期(通常水质较清洁水体每 1-2 个月清洁一次,蓝绿藻高发水体每 2-4 周清洁一次),定期维护确保传感器长期保持精准检测状态。

需特别注意,清洁过程中严禁将传感器整体浸泡在液体中,防止内部电路受潮;不得使用尖锐工具清理缝隙污染物,避免破坏传感器结构;若传感器光学镜片有特殊镀膜,需选用适配的清洁液,避免镀膜脱落影响检测性能,通过规范清洁操作,最大限度延长传感器使用寿命,保障蓝绿藻浓度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上一条: 海洋浮标水质监测站如何预防生物附着 下一条: 在线蓝绿藻检测仪长期停用如何处理
 
相关产品推荐
Related products

数字PH传感器
数字PH传感器
数字电导率传感器
数字电导率传感器
数字ORP传感器
数字ORP传感器

全国客服热线:
400-617-8617

手机:181-5666-5555
地址:上海奉贤庄行镇东街265号
关于迈德施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

迈德施公众号
All rights reserved © Copyright 2024 上海步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在线cod监测仪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4084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