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蓝绿藻检测仪传感器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稳定性,需遵循规范化流程,结合水体特性与设备要求进行操作,核心步骤包括安装前准备、位置选择、固定方式、线缆连接、调试校准及防护措施,确保传感器能长期稳定捕捉蓝绿藻的特征信号。 首先检查传感器外观,确认光学窗口无划痕、接口无损坏,配套的支架、线缆、紧固件等配件齐全。根据监测点位的环境条件,准备必要的安装工具(如扳手、螺丝刀、防水胶带)及防护设备(如防水套管、接地装置)。若安装区域为野外,需提前了解水体的水深、流速、底质状况,评估安装可行性;同时确认供电电源的电压、功率是否符合设备要求,避免因供电不稳导致设备损坏。对传感器进行预调试,通电检查指示灯、信号输出是否正常,确保设备无故障后再进行现场安装。 优先选择水流平缓、无剧烈扰动的区域,避免漩涡、水流冲击导致传感器晃动或光学窗口附着气泡。水深需满足传感器的浸没要求,通常将检测单元置于水面下 30-50 厘米,避开水面漂浮物与底部沉积物的干扰,同时确保监测区域的蓝绿藻分布具有代表性,避免靠近排污口、水闸等局部扰动强烈的位置。若水体存在分层现象,需根据蓝绿藻的垂直分布特征调整安装深度,必要时采用可调节支架,便于后期根据季节变化调整位置。 对于岸边安装,可采用固定式支架,将传感器通过法兰或抱箍固定在金属杆上,支架底部需深埋或浇筑混凝土基座,确保抗风、抗水流冲击能力。若为水中安装,可使用浮筒式支架或沉底式基座,浮筒需配备锚链固定位置,防止漂移;沉底式基座需加重以抵御水流冲击,同时避免底部淤泥覆盖传感器。固定时需保持传感器的检测方向垂直于水流,光学窗口朝向水体内部,避免阳光直射造成的干扰,必要时加装遮光罩。 传感器与主机的连接线缆需采用专用防水线缆,接头处使用防水接头并缠绕防水胶带,再套入防水套管密封,防止水分渗入导致短路。线缆需沿支架固定,避免悬垂或接触尖锐物体,中间转折处需预留一定冗余长度,减少拉扯应力。若线缆需埋地或水下敷设,需穿入 PVC 管或金属管保护,管两端做好密封处理,防止泥沙、水生物进入。同时,需进行接地处理,将传感器外壳与接地体连接,避免雷击或静电干扰影响信号传输。 接通电源后,观察传感器是否正常启动,通过主机查看实时信号值,确认无异常波动。将传感器浸入已知浓度的蓝绿藻标准溶液中,验证信号输出是否与浓度匹配,若偏差较大需进行现场校准,调整设备参数至符合要求。检查数据传输是否稳定,通过主机或远程平台查看历史数据曲线,确保采样频率、信号强度符合设定标准。调试完成后,记录安装位置的坐标、水深、固定方式等信息,作为后期维护的参考依据。 在传感器周边设置警示标识,防止人为碰撞或破坏;对于易滋生水生物的水体,需定期清理传感器表面的附着生物,或安装自动清洁装置(如刮刀、超声波清洗器)。定期检查支架的稳固性、线缆的完整性,遇恶劣天气后需及时排查设备状态,确保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中持续可靠运行,为蓝绿藻监测提供稳定的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