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电极更换后的验证与调试工作

时间:2025-09-03 11:07:47   访客:10

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电极更换后,验证与调试是衔接更换操作与系统恢复运行的关键环节,核心目标是确认电极安装合规、检测性能达标,消除泄漏、数据偏差等隐患,确保系统能稳定输出准确监测数据。整体需围绕 “安全性验证 - 性能校准 - 数据核验 - 系统调试” 四大模块开展,各环节操作需结合地下管网环境特性与电极检测原理,遵循标准化流程。

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

安全性验证是首要环节,重点排查安装密封性与系统运行安全性。先恢复监测系统供电,但暂不启动进样泵,检查电极供电模块输出电压是否符合额定标准,避免电压异常损坏新电极;随后开启进样泵,调节至正常工作流量,密切观察电极与管路接口处、电极自身密封部件(如膜体、电解液仓)是否存在水样渗漏 —— 若接口处有水滴渗出,需立即关闭进样泵,重新紧固接口或更换密封圈,直至渗漏完全消除;若为电化学电极,需检查电解液是否泄漏,防止电解液污染水样或影响电极响应。同时,需确认监测点周边环境安全,关闭临时照明设备,整理工具,避免遗留物品影响管网正常运行,为后续调试奠定安全基础。

性能校准是保障检测准确性的核心,需针对电极类型开展针对性校准。校准前需让新电极充分预热,待其进入稳定工作状态(不同电极预热时间不同,通常 15-30 分钟),避免温度波动导致校准偏差。对于 pH 电极,需采用至少两种标准缓冲液进行两点或多点校准,先将电极浸入低浓度缓冲液中,待读数稳定后完成零点校准,再浸入高浓度缓冲液完成跨度校准,确保校准后电极在全量程范围内的检测偏差符合要求;溶解氧电极需结合校准方式(如标准气体校准、饱和校准液校准),通入标准浓度气体或浸泡于饱和溶解氧校准液中,待检测值稳定后完成校准,消除电极灵敏度漂移的影响;电导率电极则需使用已知电导率的标准溶液,通过单点或多点校准建立电信号与电导率的对应关系。校准过程中需实时记录校准数据,若校准值与标准值偏差超出允许范围(通常≤±5%),需重新检查电极安装是否到位、校准液是否失效,排除问题后再次校准。

数据核验环节需通过多维度对比确认数据有效性。首先进行基准数据对比,采集更换后电极的首次实时监测数据,与更换前记录的旧电极基准数据(更换前稳定状态下的检测值)对比,若数据变化趋势符合管网水质常规波动范围,无突变或异常漂移,说明电极初步工作正常;其次开展逻辑合理性核验,结合地下管网水质的固有特性(如 pH 值、溶解氧浓度的常规区间),判断新电极检测数据是否处于合理范围,若数据超出常规区间,需排查是否因校准不当或水样临时异常导致;最后可进行平行数据核验(若系统配备多组同类型电极),对比同一点位不同电极的检测数据,若数据一致性良好(相对偏差≤3%),则进一步验证新电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系统调试是确保整体运行稳定的收尾工作,需联动监测系统各模块。先检查数据传输功能,确认新电极的检测数据能正常传输至远程监控平台,无数据丢失、延迟或乱码现象,若传输异常需检查通讯接口连接与参数配置;随后调试系统报警功能,模拟电极检测值超出设定阈值的场景(如 pH 值低于 6.0),观察系统是否能及时触发报警,确保报警阈值设置合理、响应灵敏;最后进行连续稳定性测试,让系统在正常工况下连续运行 24-48 小时,定期记录电极检测数据,分析数据波动情况,若数据波动幅度在允许范围内(如溶解氧浓度波动≤±0.2mg/L),说明电极与系统适配良好,可正式恢复监测任务。

通过上述验证与调试工作,可全面排查电极更换后的潜在问题,确保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快速恢复稳定、准确的运行状态,为管网水质安全监测提供可靠保障。



上一条: 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如何更换电极 下一条: 数字氨气敏传感器安装前有哪些准备工作
 
相关产品推荐
Related products

VOCS在线监测系统
VOCS在线监测系统
CEMS1000烟气排放监测系统
CEMS1000烟气排放监测系统
CEMS1200烟气排放监测系统
CEMS1200烟气排放监测系统

全国客服热线:
400-617-8617

手机:181-5666-5555
地址:上海奉贤庄行镇东街265号
关于迈德施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

迈德施公众号
All rights reserved © Copyright 2024 上海步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在线cod监测仪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4084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