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铵离子传感器的校准是保障其测量精度的核心环节,需遵循标准化流程,从校准前准备、校准操作到结果验证形成完整闭环,确保传感器输出数据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一、校准前准备需满足环境与物资条件 校准环境温度需控制在 20-25℃,避免温度剧烈波动,同时保持环境洁净,无氨气、挥发性有机物等干扰气体。所用标准溶液需为经计量认证的铵离子标准液,浓度覆盖传感器测量范围的低、中、高三段,且在有效期内,储存符合避光、冷藏要求。校准前需将传感器从监测水体中取出,用蒸馏水彻底清洗探头表面,去除附着的杂质与生物膜,随后在蒸馏水中浸泡 30 分钟,确保敏感膜充分活化。同时检查传感器与校准设备的连接,确保通信正常、供电稳定。 二、校准操作流程需严格遵循定量原则 采用两点校准或三点校准法,先将传感器浸入低浓度标准溶液中,搅拌使溶液均匀,待读数稳定后记录电位值,作为校准曲线的起点。随后依次更换中、高浓度标准溶液,每更换一种溶液前需用下一级浓度溶液冲洗探头 3 次,避免交叉污染。每次测量需等待传感器响应稳定,响应时间根据溶液浓度不同通常为 1-5 分钟,确保读数波动范围不超过 ±1%。校准过程中需实时记录标准溶液浓度、对应电位值及环境温度,作为拟合校准曲线的基础数据。 三、校准曲线拟合与验证是关键质控环节 根据记录的标准浓度与电位值,通过传感器配套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校准曲线,确保相关系数 R² 不低于 0.999。拟合完成后,需用另一份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验证,测量值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需控制在 ±3% 以内,否则需重新校准。若传感器支持自动校准功能,需检查校准程序参数设置,确保与标准溶液浓度匹配,自动校准完成后仍需进行手动验证。 四、校准记录与周期需符合溯源要求 校准完成后需详细记录校准日期、标准溶液信息、环境条件、校准曲线参数、验证结果及操作人员等信息,记录需归档保存至少 2 年。校准周期根据使用频率与环境条件确定,通常为 1-3 个月,若传感器测量值出现明显漂移、经历维修或更换敏感膜后,需立即进行重新校准。长期停用的传感器,启用前必须完成校准方可投入使用。 通过系统化的校准管理,可有效消除传感器漂移带来的误差,确保数字铵离子传感器长期维持良好的测量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