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导率传感器的存放需遵循科学规范,通过合理控制环境条件与保护措施,避免因存放不当导致性能退化或损坏,确保传感器在闲置期间保持良好状态,为后续使用提供可靠保障。 一、存放环境的选择是首要考量 需将传感器置于干燥、通风的室内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避免潮湿导致电路元件受潮短路。环境温度需保持稳定,避开极端高温或低温区域,远离暖气、空调出风口等温度波动剧烈的位置,防止传感器内部材料因热胀冷缩发生老化。同时,存放区域需远离强电磁辐射源,如变压器、大功率电机等,避免电磁场干扰传感器的电子元件,影响测量精度。 二、电极的特殊保护是存放的核心环节 传感器电极需浸泡在专用保护液中,保护液的成分与浓度需严格遵循说明书要求,不可用纯水或其他溶液替代,防止电极膜脱水或溶解。若长期存放,需定期检查保护液的液位与状态,不足时及时补充,发现浑浊或变质需彻底更换,确保电极处于适宜的化学环境。电极与保护液容器的连接需密封良好,避免保护液挥发或外界杂质进入,同时防止电极受到碰撞或挤压,保护敏感膜不受损伤。 三、电缆与接口的保护不可忽视 传感器电缆需妥善收纳,避免过度弯曲、缠绕或受压,防止内部导线断裂或屏蔽层损坏。电缆末端的接口需套上专用保护帽,防止灰尘、水分进入接口,影响后续连接的稳定性。若电缆可分离,需将接口部分单独包裹存放,避免与金属物品接触导致氧化腐蚀。存放时需避免电缆接触油污、化学试剂等污染物,防止绝缘层老化或材质劣化。 四、传感器本体的保护措施需到位 存放前需彻底清洁传感器外壳,去除表面的污渍、水渍及残留介质,必要时用软布蘸取中性清洁剂轻轻擦拭,再用纯水冲洗后晾干。传感器需固定在专用支架或包装盒内,避免随意堆放导致碰撞、跌落,防止外壳变形或探头损坏。对于带有流通池的传感器,需确保流通池内部清洁无残留,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微生物滋生堵塞流道。 五、长期存放的维护机制需建立 定期检查传感器的外观状态,查看电极是否有破损、保护液是否泄漏,电缆是否存在老化迹象。按说明书要求的周期对电极进行活化处理,更换新鲜保护液,维持电极的电化学活性,避免长期静置导致性能退化。若传感器配备可充电电池,需在存放前将电池电量充至规定范围,并定期补充电量,防止电池亏电损坏。 六、存放过程中的禁忌需严格规避 禁止将传感器与腐蚀性气体、易燃易爆物品共同存放,防止外壳或内部元件被腐蚀。不可将重物压在传感器或电缆上,避免机械损伤。存放期间禁止随意拆卸传感器的任何部件,包括电极、电缆接口等,防止破坏密封结构或影响校准参数。此外,需避免阳光直射传感器,防止外壳材料老化褪色或内部元件受紫外线影响。 七、存放记录与追溯体系需完善 建立传感器存放档案,详细记录存放开始时间、环境条件、保护液更换周期及检查情况等信息,便于追踪传感器的存放状态。每次检查或维护后需及时更新记录,确保信息的连续性与准确性。存放位置需做好标识,明确传感器型号、编号及存放要求,避免误拿误用或存放混淆。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存放注意事项,可有效延长数字电导率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保持其性能稳定性,确保在需要使用时能够快速投入运行,减少因存放问题导致的故障与误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