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余氯检测仪长期运行中,电极老化、试剂失效、水流波动等因素可能导致漂移故障(如检测值无规律波动或持续偏离真实值)。快速判别漂移原因并校准,可避免数据失真影响水质调控(如消毒不足或过度投加),以下是具体方法与流程。 
一、漂移故障快速判别法 1、标准溶液对比法 取已知浓度的余氯标准溶液(如 1.0mg/L),在检测仪取样点同步检测: 若检测值与标准值偏差>5%,且多次测量偏差方向一致(如均偏高),可判定为传感器漂移(非偶然误差);若偏差无规律(忽高忽低),可能是水样混合不均或检测池有气泡(需先排除干扰再复测)。 2、平行样同步检测法 用两台同型号检测仪(或一台备用机)同时检测同一水样: 若两台仪器偏差>8%,且主用机数据波动更大,说明主用机存在漂移;若偏差≤3%,则漂移可能由水样本身波动(如余氯自然衰减)导致,需结合工艺排查。 3、历史数据趋势分析法 调取近 24 小时检测数据: 若数据呈线性漂移(如每小时升高 0.1mg/L),且排除试剂浓度变化(如次氯酸钠投加稳定),可判定为电极漂移;若数据骤升骤降(如 10 分钟内波动>0.5mg/L),多为管路堵塞或水流冲击(非传感器本身漂移)。 二、漂移校准流程 1、校准前准备 清洁电极:用纯水冲洗余氯电极(去除表面残留氯和附着物),若有结垢(如钙镁沉积),用 1% 柠檬酸浸泡 5 分钟后冲洗; 试剂检查:更换新鲜缓冲液和显色剂(确保在有效期内,无沉淀或变色); 环境控制:校准需在水温稳定(20-25℃)、无强光直射的条件下进行,避免电磁干扰(如远离电机)。 2、两点校准操作 零点校准:将电极浸入 0.0mg/L 标准溶液(纯水中通入氮气除氯),在仪器界面选择 “零点校准”,等待 3 分钟至读数稳定后保存; 量程校准:换用接近实际检测浓度的标准溶液(如 2.0mg/L),重复校准操作,仪器自动计算校正系数(斜率和截距); 校准后需验证:检测中间浓度标准液(如 1.0mg/L),误差需≤3%,否则重新校准。 3、电极活化与参数复位 若校准后仍漂移,将电极浸入专用活化液(如稀氯化钾溶液)浸泡 1 小时(恢复电极灵敏度);复位仪器参数(如温度补偿系数)至出厂默认值,重新执行校准流程(避免旧参数干扰)。 三、校准后验证与记录 校准完成后,连续监测实际水样 30 分钟: 若数据波动≤2%,且与人工滴定法结果偏差≤5%,说明校准有效;记录校准日期、标准溶液浓度、校正前后误差值,作为下次维护依据(建议每 1-2 个月校准 1 次,高污染水体缩短至 2 周)。 通过以上方法,可快速定位漂移原因并校准,确保余氯检测值准确(误差控制在 5% 以内),为水质消毒工艺提供可靠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