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溶解氧检测仪是的重要设备,其测量数据直接指导曝气系统调控。由于长期工作在水体中,传感器老化、电路受潮、气泡干扰等因素易引发故障,以下为六大常见故障及系统排查方案。 一、传感器膜片失效 表现为读数持续偏低或漂移(波动>0.3mg/L),原因多为膜片被油污堵塞、破裂或透气性能衰减。检查时需拆下传感器,观察膜片表面:若有油污附着,用无水乙醇轻轻擦拭后重新安装;若膜片出现裂纹或鼓包,需立即更换新膜片(建议选用聚四氟乙烯材质,使用寿命≥3 个月)。更换后需在饱和空气中校准:将传感器置于通风处,待读数稳定后调整零点,确保 25℃时饱和溶氧值为 8.24mg/L,偏差超过 ±0.1mg/L 需重新校准。 二、电极极化异常 故障特征为浸入水样后 30 分钟仍未达到稳定读数,或校准过程中数值无明显变化。这是由于电极长期未极化或电解液耗尽,需将传感器接入电源,在空气中极化 24 小时(期间不可断电);若仍无改善,需更换电解液(3mol/L 氯化钾溶液),灌注时缓慢注入,避免产生气泡。对于银 - 铅电极,若发现电极表面发黑(硫化物污染),可用细砂纸轻轻打磨后,再用纯水冲洗干净,重新极化后使用。 三、温度补偿失灵 当环境温度变化超过 5℃时,若仪器读数与手工检测值偏差>10%,可能是温度传感器故障。用标准温度计测量水样实际温度,与仪器显示温度对比,若差值>1℃,需检查温度探头接线是否松动,或更换温度传感器。部分仪器可手动输入温度值进行补偿,临时解决温度传感器故障,但需每日校准一次,直至更换新件。 四、电路受潮或腐蚀 表现为仪器显示 “Err-01” 等报错代码,或数据传输中断。打开仪器外壳,检查电路板是否有霉斑、锈迹,用无水乙醇擦拭受潮部位,再用吹风机冷风吹干;接线端子若有氧化,可用细砂纸打磨后重新连接,并涂抹凡士林防锈。安装在户外的仪器需检查防水密封圈是否老化,及时更换并在接口处缠绕防水胶带,防止雨水渗入。 五、气泡附着干扰 传感器表面附着气泡时,会因气泡中氧气分压高而使测量值虚高(偏差可达 2mg/L 以上)。安装位置不当(如靠近曝气口)是主要原因,需调整传感器角度至与水平面呈 15° 倾斜,或加装防气泡罩(多孔塑料材质)。日常维护时,每次清洁传感器后需轻晃探头,排出附着的气泡,再浸入水样中测量。 六、校准液配置错误 若校准后测量值始终偏低或偏高,需核查校准液是否符合标准:饱和亚硫酸钠溶液(零氧校准)需现配现用,且浓度为 10%;空气校准需在通风良好、无油烟的环境中进行,避免 CO₂浓度过高影响氧气分压。校准过程中若发现零氧值>0.1mg/L,需重新配制饱和亚硫酸钠溶液,并用纯水多次冲洗传感器后再校准。 故障排查后需进行验证:用 0.1mg/L 和 8mg/L 两个浓度点的标准液(或经认证的质控样)检测,相对偏差应≤5%,连续 3 次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2%。建立故障处理台账,记录故障类型、处理方法及效果,对于频发故障(如每月>3 次),需分析根本原因,如更换高防护等级的传感器,或优化安装位置,从源头减少故障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