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BOD监测仪通过试剂与水样中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反应实现 BOD 值实时监测,运行中易因试剂问题、管路状态、光学部件异常或环境干扰出现故障。排查与修复需遵循 “先定位故障类型、再分步排查、后验证效果” 的原则,快速恢复仪器正常运行,保障监测数据的连续性与准确性。 
一、试剂相关故障:反应异常、数据偏低 常见表现:显色反应不明显、检测数据持续低于预期、仪器提示 “试剂异常” 报警。 排查方向:1. 检查试剂瓶液位,确认是否存在试剂耗尽或液位传感器故障;2. 观察试剂外观,判断是否因储存不当(如高温、光照)导致试剂变质(如变色、浑浊、结块);3. 检查试剂管路是否通畅,有无堵塞或泄漏,导致试剂无法正常输送至反应池。 快速修复:1. 若试剂耗尽,更换适配的新试剂(确认在有效期内,储存符合避光、低温要求),更换后冲洗管路去除残留;2. 若试剂变质,彻底更换试剂并清洁反应池,避免变质试剂残留影响后续检测;3. 若管路堵塞,用专用疏通液(与试剂兼容)冲洗管路,或用压缩空气轻柔吹扫,堵塞严重时更换小段管路;若管路泄漏,更换破损管路及密封件,确保接口密封严实。 二、管路与取样故障:水样供应异常、反应池漏液 常见表现:取样量不足、反应池内液体溢出或无液体、检测周期内水样无法进入反应单元。 排查方向:1. 检查取样管路入口是否被悬浮物堵塞,或取样泵(如蠕动泵)是否正常工作;2. 查看反应池密封盖是否松动,池体有无裂纹,管路与反应池接口是否渗漏;3. 确认管路有无弯折、扭曲,导致水样或试剂输送受阻。 快速修复:1. 若取样口堵塞,拆卸滤网并清洗,必要时更换滤网;若取样泵不工作,检查泵体电源连接,更换老化泵管(蠕动泵),或重启泵体测试;2. 若反应池漏液,拧紧密封盖,更换老化密封圈,池体裂纹需及时更换反应池;3. 整理弯折管路,确保管路顺畅,重新固定管路位置,避免后续使用中再次形变。 三、光学检测故障:数据波动大、无检测信号 常见表现:检测数据忽高忽低、显示屏无检测数值反馈、仪器提示 “光学模块故障”。 排查方向:1. 检查光学镜片(发射端与接收端)是否附着试剂残留、灰尘或水雾,影响光路传输;2. 确认光源是否正常点亮,检测器连接线是否松动或氧化;3. 查看光学模块供电是否稳定,有无电压波动导致部件失效。 快速修复:1. 关闭仪器电源,用无绒软布蘸取纯水轻轻擦拭光学镜片,去除污渍,晾干后重启仪器;2. 若光源不亮,更换同型号备用光源,重新插拔检测器连接线,用酒精棉片清洁接口氧化层;3. 检查光学模块供电线路,确保电压稳定,必要时连接稳压电源,排除供电干扰。 四、环境与参数故障:温度失控、校准失效 常见表现:反应池温度超出设定范围(BOD 检测需恒温环境)、校准后数据仍偏差过大、仪器频繁重启。 排查方向:1. 检查恒温模块(如加热片、制冷器)是否工作,温度传感器是否故障;2. 确认校准液是否在有效期内,浓度是否准确,校准操作是否符合规范;3. 查看仪器运行环境,是否存在高温、高湿或强电磁干扰,影响电路稳定性。 快速修复:1. 若温度失控,重启恒温模块,更换故障温度传感器,确保反应池温度稳定在 20±1℃;2. 若校准失效,更换新的标准校准液,严格按说明书重新开展单点或多点校准,校准后用质控样品验证精度;3. 改善仪器运行环境,远离热源、水源及强电磁设备,潮湿环境中加装除湿装置,保障电路稳定。 五、故障修复后验证 无论何种故障修复后,需按以下步骤验证:1. 重启仪器,观察自检过程是否无报错,各模块(试剂输送、光学检测、恒温)运行正常;2. 用标准水样或质控样品进行 1-2 次检测,对比结果与标准值,确认数据偏差在允许范围;3. 连续监测 1 小时,观察数据是否稳定,无异常波动,确保故障彻底解决,仪器恢复正常监测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