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氨氮检测仪的电极是仪器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测量精度(要求误差≤±5%)。电极若维护不当,会出现响应迟缓、漂移加剧等问题,导致数据失真。结合电极工作原理与现场实践,需严格遵循以下维护要求。 
一、日常清洁 每日需检查电极表面状态,若发现生物膜、藻类或悬浮物附着,立即用软毛刷蘸取 30℃-40℃的清水轻轻刷洗(禁用金属刷或硬布,防止划伤敏感膜)。对于顽固污渍(如钙镁沉淀),可用 10% 稀盐酸浸泡 5 分钟后冲洗,再用纯水浸泡 10 分钟中和残留酸液 —— 此操作每月不超过 2 次,避免酸液腐蚀电极膜。清洁后需观察电极膜是否完整,若出现裂纹、气泡或变色,需立即更换备用电极。光学类氨氮电极的透镜部分,需用专用镜头纸蘸无水乙醇擦拭,确保透光率不受影响。 二、定期校准 每 7-10 天需进行一次单点校准:选用与实际测量浓度接近的标准液(如 5mg/L),将电极浸入溶液中,待读数稳定后(波动≤0.05mg/L)执行校准,确保偏差≤3%。每 30 天进行一次全量程校准,选用 0.1mg/L、1mg/L、10mg/L 三个浓度点,校准曲线相关系数 R² 需≥0.999。校准前需将标准液温度平衡至 25±1℃(温度每偏差 1℃,氨氮测量值可能波动 2%),并确保溶液 pH 稳定在 7.0±0.2(可通过添加缓冲剂调节)。若校准后误差仍超标,需检查电极是否老化(使用寿命通常为 12-18 个月),或更换新的标准液重新校准。 三、电极活化与储存 连续使用超过 30 天后,需对电极进行活化处理:将电极浸泡在 0.1mol/L 氯化铵溶液中 24 小时,恢复离子交换能力。短期停机(<7 天)时,电极需浸泡在 3mol/L 氯化钾溶液中,液面覆盖电极膜 1-2cm;长期停机(>30 天)则需取出电极,用纯水冲洗后擦干,套上保护帽(内垫湿润滤纸),存放于干燥阴凉处(温度 5-30℃)。禁止将电极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或浸泡在纯水中,否则会导致敏感膜干涸、失效。重新启用长期存放的电极时,需先在氯化铵溶液中活化 48 小时,再进行校准后方可使用。 四、特殊工况的针对性维护 在高浊度水体(悬浮物>1000mg/L)中,需在电极前加装 200μm 孔径的过滤器,每周清洗过滤器 2 次,防止颗粒物堵塞电极膜孔。在酸性(pH<6)或碱性(pH>8.5)水体中,需缩短校准周期至 5 天,并每日检查电极的 pH 兼容性(部分电极仅适用于 pH6-8 范围),必要时更换耐酸碱型电极。当水体中含硫化物(浓度>0.1mg/L)时,需定期向电极周围投加少量硫酸铜溶液(浓度 1%),抑制硫化物对电极的腐蚀。此外,需每月检查电极线缆接头的密封性,用防水胶带包裹,防止潮气侵入导致信号干扰。 维护过程中需建立详细台账,记录清洁时间、校准数据、电极状态等信息,便于追溯异常原因。当电极响应时间明显延长(从浸入溶液到稳定读数超过 5 分钟)或测量重复性变差(相对标准偏差>5%)时,需及时更换电极,避免影响工艺调控。通过系统化的维护操作,可使在线氨氮检测仪电极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为水质氮素监测提供持续可靠的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