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余氯传感器在水质监测、饮用水处理等领域承担关键检测任务,然而长期运行过程中电极老化问题不可避免。电极老化会降低传感器灵敏度,影响检测准确性,因此掌握科学的灵敏度测试方法与更换周期判断标准至关重要。 电极老化主要源于长期与检测溶液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和物理损耗。一方面,电极表面活性物质逐渐消耗,导致电化学反应效率降低;另一方面,溶液中的杂质、腐蚀性成分会在电极表面形成覆盖层,阻碍离子迁移,进而削弱传感器对余氯浓度变化的响应能力。随着老化加剧,传感器检测到的余氯值与实际值偏差逐渐增大,无法准确反映水质状况。 灵敏度测试是判断电极老化程度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测试方法是使用不同浓度的标准余氯溶液进行测量。首先,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且梯度合理的标准余氯溶液,涵盖传感器正常工作的测量范围。将传感器依次浸入各浓度溶液中,待测量值稳定后记录数据。通过对比测量值与标准值,计算传感器的响应误差。若在低浓度标准溶液中,测量误差超过规定阈值,表明传感器在低浓度检测时灵敏度已明显下降;若高浓度溶液测量误差较大,则说明传感器在全量程范围内的检测性能均受影响。此外,还可通过观察传感器对同一浓度溶液多次测量的重复性来评估灵敏度,重复性变差意味着电极老化导致测量稳定性降低。 基于灵敏度测试结果,可进一步判断电极的更换周期。建立灵敏度 - 时间曲线,定期对传感器进行灵敏度测试并记录数据,分析电极灵敏度随使用时间的变化趋势。当灵敏度下降至初始值的一定比例(如 70% - 80%),且经过清洗、校准等维护措施后仍无法恢复到规定性能指标时,即应考虑更换电极。同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对检测精度的要求,对于饮用水安全监测等对精度要求极高的场景,当灵敏度下降幅度较小但接近临界值时,也需及时更换电极;而在对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的工业循环水监测场景中,可适当放宽更换阈值,但也需确保测量数据仍能满足基本监测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