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BOD检测仪通过溶解氧电极监测水样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的氧量,计算得出 BOD 值,其检测精度依赖定期校准消除电极漂移、环境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校准需遵循 “准备 - 校准 - 验证” 的逻辑,围绕溶解氧电极性能与检测系统稳定性展开,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做好校准前的准备工作。需准备核心校准物质,包括不同浓度的溶解氧标准溶液(如饱和溶解氧水、零氧溶液),饱和溶解氧水可通过蒸馏水曝气至平衡状态制备,零氧溶液需添加专用除氧剂(如亚硫酸钠溶液)并搅拌均匀,确保浓度精准且符合校准需求;同时准备电极专用维护试剂,如电极清洗液(去除表面污染物)、活化液(恢复电极敏感性),若电极长期未使用,需提前将其浸泡在活化液中 2-4 小时;检查设备状态,确保供电稳定、管路通畅,清洁溶解氧电极表面,去除附着的生物膜或杂质,避免影响信号响应;此外,需将校准环境温度控制在 20-25℃,若温度波动较大,需开启恒温装置,符合 BOD 检测对温度的严格要求。 其次,按规范流程执行校准操作。第一步进行零点校准,将溶解氧电极缓慢浸入零氧标准溶液中,确保电极探头完全浸没且无气泡附着,等待 5-10 分钟至读数稳定,在设备校准界面选择 “零点校准”,系统自动记录零氧电势值并完成零点校正;第二步进行满量程校准,将电极从零点溶液中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并擦干,浸入饱和溶解氧标准溶液中,同样等待读数稳定后,选择 “满量程校准”,设备根据标准溶液的溶解氧浓度(需结合当前温度、气压换算理论值)调整满量程参数,建立溶解氧浓度与电极信号的线性关系;若设备支持多点校准,可额外准备 1-2 种中间浓度的溶解氧标准溶液,按浓度从低到高依次校准,进一步提升校准精度,校准过程中需避免触碰电极敏感膜,防止损坏或影响响应。 第三,完成校准后的验证与调整。校准结束后,需用质控样品进行性能验证,选择已知 BOD 值的标准质控样(如葡萄糖 - 谷氨酸标准溶液),按检测仪正常检测流程进行分析,对比检测结果与质控样标准值,若偏差在允许范围(通常为 ±10%)内,说明校准合格;若偏差超出范围,需重新检查标准溶液浓度是否准确、电极是否清洁或老化,排除问题后再次校准;同时检查设备的温度补偿功能,模拟不同温度条件(如 15℃、30℃),观察溶解氧读数是否随温度变化合理调整,确保温度补偿模块正常工作;校准完成后,需在设备中记录校准信息,包括校准日期、标准溶液浓度、校准人员、验证结果等,生成校准报告并存档,为后续维护与溯源提供依据。 最后,注重校准后的设备维护。校准结束后,用蒸馏水彻底清洗溶解氧电极,去除残留的标准溶液,若长期不使用,需将电极置于专用保护液中,防止敏感膜干燥;清洁设备管路与反应池,去除可能残留的质控样品或试剂,避免交叉污染;检查电极线缆连接是否牢固,若发现线缆老化或接口松动,及时处理以保障信号传输稳定;同时根据设备说明书设定下次校准周期(通常为 1-3 个月,或在检测数据出现明显波动时提前校准),确保设备长期处于精准运行状态。 综上,在线BOD检测仪的校准需以标准物质为基础,通过规范的零点与满量程校准、严格的性能验证,结合校准后的维护,可有效消除检测偏差,保障 BOD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水质有机污染监测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