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总铬监测仪通过特定试剂与水样中铬离子的化学反应实现定量监测,所用试剂多含腐蚀性、毒性成分,废弃试剂与反应废液也存在环境风险。需严格规范试剂使用全流程,科学处理废弃物,既保障监测精度与设备安全,也避免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一、试剂使用规范:保障安全与效能 1. 试剂存储:严控环境与隔离 试剂存储需遵循 “分类存放、环境适配” 原则。按试剂特性分区存储:强酸性试剂(如消解用硫酸、硝酸)与强碱性试剂(如调节 pH 用氢氧化钠溶液)分开存放,避免混合引发化学反应;氧化性试剂(如显色剂二苯碳酰二肼溶液)需避光、低温保存,防止试剂分解或变质。存储环境需控制温湿度(通常温度 15-25℃、湿度 40%-60%),配备通风设备与防泄漏托盘,托盘内铺设耐腐蚀吸附材料,防止试剂泄漏污染地面。同时,试剂存储区需张贴清晰标识,注明试剂名称、浓度、有效期、危险性及应急处理措施,严禁无关人员接触。 2. 试剂取用与配制:精准操作防污染 取用试剂时需佩戴防护装备(耐酸碱手套、护目镜、防护服),使用专用移液器具(如移液管、移液器),避免徒手接触或交叉使用器具导致污染。取用易挥发试剂时,需在通风橱内操作,防止有害气体吸入;取用粘稠试剂时,需确保器具清洁干燥,避免试剂残留影响浓度精度。配制试剂需严格按说明书控制浓度比例,使用去离子水或无铬纯水作为溶剂,搅拌均匀后需静置至溶液澄清,若出现浑浊、变色等异常,需重新配制。配制完成后,试剂需标注配制时间、浓度、配制人,在有效期内使用,未用完的试剂需密封保存,避免挥发或吸潮。 3. 试剂更换与管路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更换试剂前需排空原有试剂管路,用无铬纯水冲洗管路 2-3 次,去除残留试剂,防止不同批次或类型试剂混合引发反应。更换新试剂时,需先检查试剂外观是否正常,确认无变质后再接入仪器,并用新试剂润洗管路,确保管路内无残留水分或旧试剂,避免稀释新试剂影响检测精度。更换过程中若发生试剂溅落,需立即用专用吸附材料擦拭干净,并用大量清水冲洗污染区域,防止试剂腐蚀设备或造成人员接触伤害。更换后需进行单点校准,验证试剂活性是否符合检测要求,确保监测数据准确。 二、废弃物处理规范:合规减排防风险 1. 废弃物分类:明确类别与特性 在线总铬监测仪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废弃试剂(过期、变质试剂)、反应废液(检测后含铬离子的混合溶液)、污染耗材(如使用过的移液管、试剂瓶、吸附材料)。需按 “有害废弃物” 标准分类:废弃试剂与反应废液单独收集,标注 “含铬有害废液”;污染耗材装入专用密封袋,标注 “含铬污染耗材”,严禁与生活垃圾或普通工业废弃物混放。特别注意,含六价铬的废液与耗材需单独标识,因其毒性更强,处理要求更严格,避免因分类不清导致处理不当引发环境风险。 2. 废弃物收集:专用容器与密封 收集废弃物需使用耐腐蚀、密封性好的专用容器:废液收集桶选用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材质,桶口加装密封盖,防止废液挥发或泄漏;耗材收集袋选用加厚防渗漏塑料袋,扎紧袋口后放入专用收纳箱。收集过程中需缓慢倾倒废液,避免溅出,若废液中含有沉淀物,需先过滤后再收集,防止堵塞容器或影响后续处理。每个收集容器需张贴标签,注明废弃物名称、产生日期、主要成分、产生单位,定期记录收集量,避免容器过载导致泄漏。 3. 废弃物转运:合规运输与交接 废弃物需由具备危险废物运输资质的单位转运,转运前需与运输单位签订合规协议,明确转运要求与责任。转运时需将废液桶、耗材收纳箱固定在运输车辆专用区域,防止运输过程中颠簸倾倒;运输路线需避开居民区、水源地等敏感区域,运输过程中配备应急处理物资(如吸附棉、中和剂、急救用品),应对可能的泄漏事故。转运至处理单位时,需填写详细的废弃物交接记录,包括废弃物类别、数量、成分、处理要求等,确保转运过程可追溯,避免废弃物流失。 4. 废弃物处置:专业处理与达标 废弃物需交由具备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专业处理,严禁自行排放、焚烧或填埋。废液通常采用化学还原法(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后沉淀分离)、离子交换法或膜分离法处理,确保处理后废水达标排放;含铬耗材需经高温焚烧、固化处理后,送至合规填埋场处置,或由专业单位回收再利用(如可清洗的玻璃器皿经严格消毒、除铬处理后复用)。处置完成后,需要求处理单位提供处置报告,证明废弃物已按环保标准处理,留存报告备查,确保整个废弃物处理流程合规、可追溯,符合环保法规要求。 规范在线总铬监测仪试剂使用与废弃物处理,是保障监测工作安全、环保开展的关键。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安全与环保意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规范,既提升监测数据可靠性,也为生态环境安全提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