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叶绿素检测仪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直接决定数据的代表性和稳定性,需结合水体类型、叶绿素分布特性及环境干扰因素综合选址,确保测量值能真实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偏差控制在 ±10% 以内。 一、湖泊与水库的安装位置规范 在湖泊和水库中,叶绿素分布受水流、光照和温度分层影响显著。传感器应安装在 euphotic 区(透光层),通常为水面以下 0.5-2 米处,该区域是藻类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绿素浓度最具代表性。安装点需避开近岸浅水区(水深<1 米)和陡岸冲刷区,防止底泥扰动导致的测量误差。 对于分层型水库,需采用分层安装策略:在温跃层上方(通常水深 3-5 米)和下方各设置 1 个传感器,监测不同水层的叶绿素变化。安装位置应距离取水口、排水口至少 50 米,避免水流扰动造成的浓度波动。若水体存在藻类聚集的 “水华区”,需在该区域边缘 10 米处增设传感器,捕捉爆发前期的浓度变化。 固定方式优先选择浮标式安装,传感器需配备防生物附着装置(如铜环或超声波清洗器),探头朝向水平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减少藻类附着和气泡干扰。安装后需测量不同时段(晨 8 点、午 12 点、晚 6 点)的读数,确保日间波动系数≤15%。 二、河流与渠道的安装参数设置 河流中叶绿素浓度受流速和流量影响较大,安装位置应选在水流平缓段(流速 0.2-0.5m/s),避开急流、漩涡和回水区域。在直线河道中,宜安装在河道横断面的 1/3 水深处,距河岸距离为河道宽度的 1/4-1/3,确保测量区域为水体主流区。 渠道安装需考虑水体扰动,传感器应位于渠道中部偏下游位置,距离闸门、水泵等设备至少 10 倍管径长度,减少水力冲击导致的读数跳变。若渠道内存在水生植物,安装点需高于植物生长上限 30cm 以上,避免叶片遮挡光线。 河流传感器建议采用固定式安装,探头与水流方向呈 45° 夹角,减少泥沙沉积在光学窗口。安装深度需随水位变化动态调整,可配备水位传感器联动装置,确保敏感区始终处于水面下 0.3-1 米(水深≥1.5 米时)。 三、池塘与景观水体的特殊选址要求 小型池塘中,叶绿素易受风力影响形成水平分布不均,传感器应安装在池塘中心区域,水深 1-1.5 米处,距离池壁至少 5 米。若池塘存在增氧设备,安装点需位于其下游 3-5 米处,既保证水体循环带来的均匀性,又避免气泡直接冲击探头。 景观水体常有人工造流装置,传感器需远离出水口 20 米以上,防止水流携带的藻类碎片干扰测量。安装位置需避开树荫遮蔽区,确保光照条件与水体整体一致,测量值偏差≤8%。对于有游船活动的区域,传感器应安装在禁航区,距航线边缘至少 15 米,防止船体扰动导致的浓度波动。 四、安装环境的干扰规避 传感器安装需远离以下干扰源:强光直射区(需加装遮阳罩,避免阳光直射光学窗口)、工业排放口(距离≥100 米,防止化学物质干扰)、电磁设备(如变压器、电机,水平距离≥10 米)。在高浊度水体中,安装点需选择相对清澈的区域,或配备自动清洗装置(每 2 小时清洗 1 次),确保透光率≥70%。 盐度较高的水体(如河口、滨海湿地)中,传感器需采用防腐蚀安装支架(316 不锈钢材质),线缆接头需做防水密封处理(IP68 防护等级)。安装后需用标准叶绿素溶液(10μg/L)现场校准,示值偏差应≤±1μg/L,连续 3 天监测数据波动≤±5% 即为合格。 安装位置确定后,需建立位置档案,记录经纬度、水深、周边环境特征及初始测量值,每季度复核一次安装点稳定性,若发现沉降、倾斜(角度偏差>5°)需及时调整。通过科学选址和规范安装,可使在线叶绿素检测仪的测量数据准确反映水体藻类生长状态,为富营养化预警提供可靠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