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六价铬监测仪所用试剂(如显色剂、缓冲剂、还原剂等)多具有特定化学特性,部分试剂还存在腐蚀性或毒性,其储存、配制与更换的规范性直接影响试剂活性、仪器运行稳定性及检测数据准确性。需结合试剂化学性质与仪器操作要求,建立全流程规范,规避试剂失效、污染或操作安全风险。 
一、试剂储存规范:保障试剂稳定性与安全性 试剂储存需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同时做好安全防护,防止试剂变质或引发安全事故。首先明确储存环境要求,将试剂存放于阴凉、干燥、避光的专用储存柜中,环境温度需控制在 5-25℃(具体参照试剂说明书,部分显色剂需低温冷藏 4-8℃),避免高温导致试剂分解(如六价铬显色剂遇高温易氧化失效)、低温导致试剂析出结晶;相对湿度需≤75%,防止试剂吸潮结块(如固体缓冲剂吸潮后难以溶解,影响浓度准确性)。其次分类储存试剂,将酸性试剂(如硫酸溶液)、碱性试剂(如氢氧化钠溶液)、氧化性试剂(如重铬酸钾标准液)分开存放,间隔距离不小于 10cm,避免试剂泄漏后混合发生化学反应;有毒试剂(如二苯碳酰二肼显色剂)需单独置于带锁的防腐蚀储存盒中,张贴清晰的 “有毒” 警示标识,防止误拿误用。储存时还需检查试剂包装完整性,若发现试剂瓶破损、密封不严或标签模糊,需立即更换新包装并重新标注试剂名称、浓度与有效期;定期(每 1 个月)检查试剂状态,若出现颜色变化、浑浊、沉淀等变质迹象,需及时报废并更换新试剂。 二、试剂配制规范:确保浓度精准与操作合规 试剂配制需严格把控精度与操作流程,避免因浓度偏差影响检测结果。首先准备配制工具,选用经校准的容量瓶、移液管、电子天平(精度≥0.001g),所有工具需用无离子水(电阻率≥18.2MΩ・cm)清洗 2-3 次,避免残留杂质污染试剂;若配制腐蚀性试剂,需使用防腐蚀材质工具(如聚四氟乙烯移液管),防止工具被腐蚀导致剂量偏差。其次按说明书精准配制,固体试剂需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缓慢加入无离子水中,边加边搅拌至完全溶解(避免剧烈搅拌产生过多气泡,影响后续定容);液体试剂需用移液管按规定体积量取,转移至容量瓶中,用无离子水定容至刻度线,定容时视线需与凹液面最低处平齐,确保体积精准。配制过程中需同步记录信息,在试剂瓶标签上标注试剂名称、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期(通常配制后 1-2 周,具体按试剂稳定性确定)及配制人,避免试剂混淆或超期使用。此外,配制有毒或腐蚀性试剂时,需佩戴耐酸碱手套、护目镜与防护服,在通风橱内操作,防止试剂接触皮肤或吸入挥发气体,若不慎接触,需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按应急流程处理。 三、试剂更换规范:保障仪器运行连续与数据可靠 试剂更换需遵循固定流程,减少对仪器运行的干扰,确保更换后检测数据稳定。首先更换前准备,提前 1 小时将待更换试剂从储存环境中取出(低温储存的试剂需回温至室温,避免温差过大导致试剂与仪器管路接触时产生气泡),检查试剂外观(无浑浊、沉淀、变色),同时准备无离子水、专用清洗瓶及废液收集容器。其次按顺序更换试剂,先关闭仪器进样泵与试剂管路阀门,防止试剂泄漏;拆卸旧试剂瓶时,缓慢拧下接口,避免试剂滴漏,将旧试剂瓶中的剩余试剂倒入专用废液收集容器(不可直接排放,需按危废处理规范处置);用无离子水冲洗试剂管路接口 2-3 次,去除残留旧试剂,防止新旧试剂混合发生反应(如不同批次显色剂混合可能导致显色异常);安装新试剂瓶,确保接口密封牢固(无渗漏),打开阀门,启动进样泵,让新试剂缓慢充满管路,排出管路内气泡(气泡会导致试剂输送量不足,影响检测反应)。更换后需进行验证,启动仪器空白检测,若空白值稳定在允许范围(通常≤0.01mg/L),再用标准溶液进行检测,对比检测值与标准值的偏差(相对偏差≤±5%),确认试剂更换无误、仪器运行正常。最后记录更换信息,在仪器维护日志中注明更换试剂名称、批次、更换时间、验证结果及操作人员,便于后续追溯与试剂管理。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储存、配制与更换规范,可有效保障在线六价铬监测仪试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减少因试剂问题导致的检测偏差,确保仪器持续稳定输出精准的六价铬浓度数据,为水质污染预警、工业废水处理等场景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