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砷监测仪的检测原理是什么

时间:2025-10-20 16:10:29   访客:1

在线砷监测仪通过自动化的样品处理、化学显色反应与光学检测,实现对水体中砷浓度的连续监测,其核心原理围绕 “样品预处理 - 特征反应 - 信号转化 - 数据输出” 的流程展开,各环节紧密衔接以保障检测精度与稳定性。

在线砷监测仪

一、样品预处理:消除干扰与形态转化

监测仪首先对采集的水样进行预处理,核心目标是去除干扰物质并将不同形态的砷转化为可检测形态。水样进入预处理单元后,先通过过滤装置(如微孔滤膜)去除悬浮颗粒、杂质,避免其堵塞管路或吸附试剂,影响后续反应。随后,根据砷的存在形态(如三价砷、五价砷)加入特定预处理试剂(如还原剂、酸溶液),在设定温度与反应时间下,将高价态砷(如五价砷)还原为低价态砷(如三价砷),确保水样中所有砷元素转化为统一的可反应形态,同时抑制水样中其他离子(如硫化物、重金属离子)对检测的干扰,为后续显色反应创造稳定条件。

二、化学显色反应:生成特征有色物质

预处理后的水样进入反应单元,与仪器自动投加的显色试剂发生特异性化学反应,生成具有稳定吸光度的有色化合物。不同试剂法监测仪的显色原理略有差异,常见的如 “银盐法” 或 “钼蓝法”:前者通过加入含银离子的试剂,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砷反应生成红色或棕红色的砷化银胶体;后者则通过加入钼酸盐、还原剂等试剂,使砷与钼酸盐形成杂多酸,再经还原生成蓝色的钼蓝络合物。显色反应需严格控制反应温度、试剂用量与反应时间,监测仪通过内置温控模块维持反应环境稳定,确保试剂与砷充分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浓度与水样中砷的总浓度呈线性相关,为定量检测奠定基础。

三、光学信号检测:将浓度转化为电信号

显色反应完成后,含有色化合物的溶液被输送至光学检测单元,该单元核心为光源、比色皿与光电检测器。光源发出特定波长的单色光(如银盐法对应 530-560nm 波长,钼蓝法对应 650-700nm 波长),光线穿过装有反应溶液的比色皿时,部分光线被有色化合物吸收,吸收程度遵循朗伯 - 比尔定律 —— 即吸光度与溶液中有色物质浓度(对应砷浓度)成正比。光电检测器接收透过比色皿的光线,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如电流或电压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完成 “浓度 - 光信号 - 电信号” 的转化过程。

四、数据处理与校准:保障结果准确性

数据处理模块对接收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消除背景噪音干扰,再根据预设的校准曲线(通过标准砷溶液绘制,建立吸光度与砷浓度的对应关系)计算出水样中砷的实际浓度。为避免长期使用导致的检测偏差,监测仪会定期自动进行零点校准与量程校准:零点校准时,通入不含砷的空白溶液(如去离子水),将此时的吸光度设定为零,消除基线漂移;量程校准时,通入已知浓度的标准砷溶液,调整检测系统参数,确保计算结果与标准浓度一致,维持校准曲线的准确性。

五、结果输出与反馈:实现连续监测

最终计算得到的砷浓度数据,通过监测仪的显示屏实时显示,同时可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如 4G、以太网)上传至远程监测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与存储。若检测浓度超出预设阈值,监测仪会自动触发报警功能(如声光报警、平台推送预警信息),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排查污染情况。整个检测流程无需人工干预,从样品采集到结果输出形成闭环,实现对水体中砷浓度的 24 小时连续、自动化监测,为水环境砷污染防控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上一条: 数字浊度传感器无读数或信号不稳定的原因有哪些 下一条: 在线汞监测仪显示异常如何解决
 
相关产品推荐
Related products

在线砷监测仪
在线砷监测仪

全国客服热线:
400-617-8617

手机:181-5666-5555
地址:上海奉贤庄行镇东街265号
关于迈德施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

迈德施公众号
All rights reserved © Copyright 2024 上海步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在线cod监测仪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4084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