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硝酸根离子检测仪电极是精密传感元件,其性能依赖敏感膜的活性与电极内部结构的稳定性。科学储存可避免电极老化、敏感膜失效或内部电解液泄漏,核心原则是 “模拟工作环境、隔绝损伤因素”,具体要求如下。 
一、储存环境控制:规避极端条件 1、温湿度管控 储存温度需稳定在 5-30℃,避免低于 0℃(防止内部电解液冻结膨胀,损坏电极壳体)或高于 40℃(加速敏感膜老化)。环境湿度需控制在 30%-70%,潮湿环境(湿度>70%)易导致电极接口氧化,需搭配防潮剂(如硅胶干燥剂,每月更换一次);干燥环境(湿度<30%)可能使敏感膜脱水开裂,可在储存容器内放置湿棉球(避免直接接触电极)。储存区域需远离热源(如暖气、烘箱)和强电磁场(如变压器、大型电机),防止温度波动或信号干扰导致电极性能漂移。 2、物理防护措施 电极需单独放置于专用包装盒(原包装最佳),盒内填充软质缓冲材料(如泡沫或绒布),避免与硬物碰撞(敏感膜为易碎材料,碰撞可能导致裂痕)。电极引线需自然舒展,禁止折叠或挤压(内部导线断裂会导致信号传输故障),接口处需套上保护帽(防止灰尘进入或金属触点氧化)。若长期储存(超过 3 个月),需在包装盒外标注 “电极储存” 及储存日期,便于追溯管理。 二、储存液选择:维持敏感膜活性 1、短期储存(≤7 天) 采用与检测介质匹配的硝酸根标准溶液(浓度通常为 100mg/L)作为储存液。将电极敏感端浸入储存液中(液面需覆盖敏感膜,但不超过电极壳体与引线连接处),避免使用纯水(会导致敏感膜内离子流失,影响响应速度)。每日检查储存液液位,不足时及时补充同浓度溶液(禁止混合不同批次溶液,防止浓度波动)。 2、长期储存(>7 天) 需使用专用保护液(含硝酸根离子与缓冲剂的混合溶液,pH 稳定在 4-7),其能维持敏感膜的离子平衡,比单纯标准溶液更利于长期保存。储存时确保敏感膜完全浸没,且电极竖直放置(可使用专用支架固定),防止倾斜导致敏感膜局部暴露在空气中。若没有专用保护液,可用 100mg/L 硝酸根溶液加入 0.1% 防腐剂(如叠氮化钠)替代,抑制微生物滋生(微生物会附着敏感膜,堵塞离子通道)。 三、储存前预处理:消除残留污染 1、清洁与活化 储存前需彻底清洁电极:先用纯水冲洗敏感膜表面(去除残留水样或污染物),若有顽固附着(如生物膜),可用软毛刷蘸取中性洗涤剂轻轻擦拭(禁止使用有机溶剂或强酸强碱,避免腐蚀敏感膜)。清洁后将电极浸入 100mg/L 硝酸根溶液中活化 30 分钟(恢复敏感膜离子交换能力),再用储存液润洗 2 次,确保无残留清洁剂。 2、状态检查与修复 检查电极外观:敏感膜需无划痕、无气泡(有划痕会导致响应偏差,气泡则阻碍离子接触);电极壳体与引线接口需密封完好(若有渗漏,需更换密封圈后再储存)。若电极近期使用过含高浓度氯离子的水样,需额外用硝酸根溶液浸泡 1 小时(氯离子会竞争性吸附敏感膜位点,需置换清除)。 四、储存期间维护:定期状态核查 1、定期检查频率 短期储存每周检查 1 次:观察储存液是否浑浊(浑浊可能是微生物污染,需更换储存液并清洁电极)、电极是否有渗漏(壳体底部出现结晶物提示电解液泄漏,需立即处理)。长期储存每 2 周检查 1 次:测量电极在标准溶液中的响应值(与储存前记录对比,偏差超过 5% 需重新活化),同时补充挥发的储存液(保持液位稳定)。 2、应急处理措施 若发现敏感膜脱水发白(干燥环境导致),需立即将电极浸入储存液中浸泡 24 小时(不可用纯水直接浸泡,避免膜结构破坏),期间每 6 小时观察一次,直至敏感膜恢复透明状态。若电极接口氧化(出现绿色锈迹),可用细砂纸轻轻打磨触点,再用无水乙醇擦拭后重新套上保护帽。 电极储存的核心是 “保持敏感膜湿润、稳定离子环境”。错误储存(如干放、接触污染液)会导致电极响应时间延长、检测精度下降,严重时需更换电极。遵循科学储存要求,可使电极在停用期间保持 90% 以上的初始性能,显著延长使用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