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总磷测定仪的稳定运行依赖各配件的良好状态,不同配件因材质、功能及损耗速度不同,需遵循相应的更换周期,以保障检测精度和设备寿命。 比色皿作为光学检测的关键部件,更换周期需结合使用频率和磨损程度确定。常规使用下,若每周检测次数不超过 20 次,建议每 6 个月更换一次;若使用频繁(每日检测超 10 次),则需缩短至 3 个月。当比色皿出现划痕、透光率下降或内壁附着难以清除的污渍时,应立即更换,避免影响光信号检测的准确性。 反应管的更换周期主要取决于材质耐腐蚀性。采用玻璃材质的反应管,若用于常规水样检测,可每 3 个月更换一次;若频繁接触高浓度酸性或碱性试剂,需每月检查一次,发现内壁腐蚀、刻度模糊时及时更换。塑料材质反应管因耐化学性较弱,建议每月更换,尤其在检测含高浓度有机物的样品后,需提前检查是否有溶胀或变形。 光源模块的更换需依据发光强度衰减情况判断。正常使用下,光源的有效寿命约为 1000 小时,若仪器每日运行不超过 4 小时,更换周期可设定为 1 年。当检测过程中出现数值漂移、校准偏差增大时,需检测光源强度,若低于初始值的 80%,应立即更换同型号光源,确保光信号稳定。 电极类配件(如 pH 电极)的更换周期与维护状况相关。在规范保养(定期浸泡保护液、清洁)的前提下,建议每 12-18 个月更换一次。若发现电极响应速度变慢、校准无法通过或测量重复性变差,即使未到更换周期,也需及时更换,避免影响反应体系的 pH 控制精度。 进样管路的更换需关注老化和堵塞风险。硅胶材质管路建议每 6 个月更换一次,若用于含悬浮物较多的样品检测,需缩短至 3 个月。当管路出现硬化、开裂或内壁结垢时,应立即更换,防止样品残留或进样量不准导致的检测误差。 此外,密封垫圈、保险丝等易损小配件,需每 3 个月检查一次,发现老化、断裂或熔断时及时更换。更换配件时需选用原厂适配型号,确保与仪器性能匹配,更换后需进行校准验证,确认设备检测精度符合要求。遵循上述更换周期,可有效减少因配件损耗导致的故障,维持台式总磷测定仪的稳定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