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产养殖低流速水体中,在线溶解氧检测仪的工作环境具有水流缓慢、有机质丰富、微生物滋生快等特点,常规维护方法难以应对这些特殊工况。以下针对低流速环境的维护要点,可保障仪器长期稳定运行。 
防堵塞设计与定期疏通是低流速水体维护的首要任务。水流缓慢易导致残饵、粪便等颗粒物在传感器周围沉积,甚至堵塞渗透膜。建议将传感器安装在距池底 30-50 厘米处,避开投饵区和排污口;在传感器外部加装带导流孔的防护网,孔径控制在 2-3 毫米,既能阻挡大颗粒杂质,又不影响水体交换。每周需用软水管冲洗防护网和传感器表面,每月拆解传感器外壳,用专用通针清理渗透膜孔隙,避免堵塞导致的测量滞后。 强化抗生物附着处理可解决微生物滋生问题。低流速水体中藻类、细菌易在传感器表面形成生物膜,阻碍氧分子渗透。每日可开启设备自带的超声波清洗功能(若有),每次运行 1-2 分钟,利用高频振动去除初期生物附着;每两周用 3% 过氧化氢溶液浸泡传感器 15 分钟,氧化分解生物膜,浸泡后用养殖水冲洗干净,避免药剂残留影响鱼虾生存。对于光电极式传感器,需每周用酒精棉片擦拭光学窗口,保持透光性。 优化校准周期与方法能提升数据准确性。低流速水体中溶解氧分层现象明显,校准前需将传感器置于养殖池中层水体(距水面 1-1.5 米),静置 30 分钟让其适应环境温度。建议采用 “现场校准法”:以便携式溶解氧仪同步测量值为基准,每 15 天进行一次单点校准;每季度进行一次两点校准(零氧校准用 5% 亚硫酸钠溶液,饱和校准用曝气后的养殖水)。校准过程中需持续搅拌校准液,模拟水体流动状态,避免静态校准与实际工况的偏差。 关注温度补偿与流速适配不可忽视。低流速水体的温度变化滞后于空气温度,传感器的温度补偿模块易出现响应延迟。需每周检查温度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确保其与氧电极的距离不超过 5 厘米,保证测温准确性。若设备支持流速自适应调节,可将流速补偿参数调高 10%-20%,减少因水流过缓导致的测量误差。此外,阴雨天或凌晨溶解氧骤降时段,应增加数据巡检频次,及时发现传感器异常。 冬季防冻与夏季防暴晒需针对性处理。低温季节低流速水体易在传感器表面形成薄冰,冻裂渗透膜,需在水温接近 0℃时,为传感器加装保温套,或开启伴热装置(温度设定在 5-8℃);夏季高温时,避免传感器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可搭建遮阳棚,将传感器工作环境温度控制在 5-35℃范围内,防止高温导致的电极性能衰减。 通过以上针对性维护措施,可使低流速养殖水体中的在线溶解氧检测仪使用寿命延长至 12-18 个月,测量误差控制在 ±0.3mg/L 以内,为精准调控增氧设备、预防鱼虾浮头提供可靠数据支持。日常维护中应建立设备运行台账,记录每次清洁、校准的时间及测量偏差,根据水质变化动态调整维护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