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电导率检测仪通过电极测量水体电导率,反映水中离子浓度,其检测精度高度依赖电极与检测系统的洁净度。水样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结垢物质易附着在电极表面或堵塞流通池,导致数据漂移、响应迟缓。需建立 “分类清洁、规范操作、验证达标” 的清洁体系,明确清洁流程与标准,确保仪器长期稳定运行。 一、清洁前准备 1. 设备与试剂准备 确认检测仪处于 “待机” 状态,关闭水样进样阀与电极供电,避免清洁时触电或损坏仪器;准备专用清洁工具与试剂:软毛刷(刷毛材质为尼龙,避免划伤电极)、无尘布、专用电极清洁剂(如稀盐酸溶液、弱碱性除垢剂,根据污染物类型选择)、超纯水(电导率≤0.1μS/cm)、塑料容器(用于盛放清洁液,避免金属容器腐蚀);若检测系统含流通池,需准备流通池专用清洁刷(刷头尺寸与流通池适配)。同时,穿戴防护用品(如耐酸碱手套、护目镜),防止清洁液接触皮肤或眼睛。 2. 污染物类型判断 清洁前需观察污染物状态,明确清洁重点:若电极表面有白色结垢(多为钙镁离子沉淀),选用酸性清洁剂(如 5% 稀盐酸溶液);若附着褐色或黑色有机物(如藻类、腐殖质),选用弱碱性清洁剂(如 2% 氢氧化钠溶液);若流通池或管路内有悬浮颗粒堆积,优先用超纯水冲洗,再配合软刷清理。记录污染物类型与位置,为后续清洁操作提供依据。 3. 仪器状态检查 清洁前记录仪器当前电导率示值与响应时间,用于清洁后对比验证;检查电极是否破损(如电极片裂纹、线缆老化),若存在破损需先更换电极,再进行清洁;确认流通池、管路无渗漏,若有渗漏需先修复密封,避免清洁液泄漏污染环境或损坏仪器内部部件。 二、核心部件清洁流程 1. 电极清洁(分步骤操作) 第一步 “初步冲洗”:用超纯水缓慢冲洗电极表面,去除附着的松散悬浮物,冲洗时水流方向沿电极表面倾斜,避免直接冲击电极片,防止电极位移;第二步 “针对性清洁”:将适配的清洁液倒入塑料容器,将电极缓慢浸入清洁液中(确保电极片完全浸没,线缆接口不接触清洁液),浸泡时间根据污染程度调整(轻度污染 5-10 分钟,重度污染 15-20 分钟,避免长时间浸泡腐蚀电极);浸泡后用软毛刷轻轻刷洗电极片表面,重点清理结垢或有机物附着区域,刷洗力度适中,防止电极片磨损。 第三步 “中和与冲洗”:若使用酸性清洁剂,清洁后需用超纯水冲洗电极至 pH 中性(用 pH 试纸检测冲洗水 pH,确保 6-8);若使用碱性清洁剂,同样需冲洗至中性,避免残留清洁液改变水样离子浓度,影响检测;最后用无尘布吸干电极表面水分,避免水分残留导致电极片氧化。 2. 流通池清洁 若检测仪配备流通池,需同步清洁:第一步 “排空与冲洗”:打开流通池排废阀,排空内部残留水样,用超纯水从进样口注入,冲洗流通池内壁,冲洗时间不少于 3 分钟,排出悬浮颗粒;第二步 “深度清洁”:若内壁有顽固污染物,将清洁液从进样口注入流通池,浸泡 10-15 分钟,期间每隔 5 分钟轻轻摇晃流通池(若为固定安装,可通过反复注入、排出清洁液增强效果);浸泡后用流通池专用清洁刷轻柔刷洗内壁,避免刷头划伤流通池(尤其是石英材质流通池)。 第三步 “彻底冲洗”:用超纯水反复冲洗流通池,直至排出水的电导率与超纯水一致(用便携式电导率仪检测,误差≤0.2μS/cm),关闭排废阀,保留少量超纯水在流通池内,防止内壁干燥结垢。 3. 管路清洁 采样管路与排废管路易堆积污染物,需定期清洁:第一步 “反向冲洗”:关闭正常进样阀,从排废口接入超纯水,反向冲洗管路,压力控制在 0.1-0.2MPa,冲洗时间 5-8 分钟,冲除管路内附着的颗粒;第二步 “清洁剂循环”:若管路内有油污或有机物,将稀释后的清洁剂(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通过蠕动泵注入管路,循环流动 10 分钟,再用超纯水反向冲洗至排出水洁净;第三步 “检查通畅性”:清洁后打开正常进样阀,观察水样流速是否恢复正常(与清洁前流速对比,偏差≤10%),若流速仍低,需拆解管路接头,用软刷清理接头处堆积物。 三、清洁后验证 1. 性能验证 清洁后重启检测仪,恢复水样进样与电极供电,待仪器稳定(通常需 30 分钟),记录电导率示值与响应时间:对比清洁前后数据,若示值漂移范围≤±2%(符合仪器精度要求)、响应时间缩短至正常范围(如≤10 秒),说明清洁有效;若检测标准溶液(如 100μS/cm、1000μS/cm 标准电导率溶液),测量值与标准值相对误差≤±1%,进一步验证清洁达标。 2. 外观检查 用无尘布擦拭电极表面与流通池内壁,观察无可见污染物、结垢或划痕;检查管路无堵塞,水样传输顺畅;确认电极线缆接口无清洁液残留,电极片无氧化变色(正常电极片为银白色或黑色,无斑驳痕迹)。 3. 记录与归档 详细记录清洁日期、清洁人员、污染物类型、清洁试剂与时间、清洁前后仪器状态、验证结果,存入仪器维护档案;根据清洁效果调整清洁周期(如轻度污染环境每 2 周清洁 1 次,重度污染环境每周清洁 1 次),形成 “清洁 - 验证 - 优化” 的闭环管理。 四、注意事项 禁止使用硬质工具(如钢丝球、金属刷)清洁电极或流通池,避免划伤电极片或内壁,影响检测精度;禁止使用强氧化性清洁剂(如浓硝酸、高锰酸钾溶液),防止腐蚀电极材质(如铂电极、钛电极)。 清洁过程中若发现电极片磨损、流通池破裂或管路渗漏,需立即停止清洁,更换损坏部件后再继续操作,避免故障扩大。 清洁后若仪器仍存在数据漂移,需排查是否存在其他问题(如电极老化、校准过期),而非单纯依赖重复清洁;长期停用的检测仪,清洁后需将电极浸泡在超纯水中储存,防止电极片干燥失效。 不同材质的电极(如铂黑电极、石墨电极)清洁要求不同,需参照仪器说明书选择适配的清洁试剂与方法,避免因材质不适导致电极损坏。 在线电导率检测仪的清洁规范核心是 “精准适配、轻柔操作、验证达标”,通过科学分类清洁部件、严格控制清洁流程、强化清洁后验证,可有效去除污染物,保障仪器检测精度,为水体离子浓度监测(如饮用水水质、工业废水处理)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