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氨气敏传感器的电极膜是检测氨气浓度的核心部件,长期使用后会因气体渗透效率下降、污染物附着或物理破损导致检测精度降低。规范更换电极膜可快速恢复传感器性能,其步骤需兼顾操作安全性与安装密封性,确保更换后检测数据可靠。 一、更换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断开传感器电源,将传感器从检测系统中拆卸,用专用工具松开电极座固定螺丝,取出旧电极膜组件。准备新电极膜时需核对型号,确保与传感器品牌、量程匹配,新膜需在有效期内且包装完好,避免因膜材质不符导致检测偏差。同时准备专用电解液(通常为 0.1mol/L 氯化铵溶液)、无绒布、专用清洁剂及校准用标准气(如 50ppm 氨气)。操作需在洁净工作台进行,环境温度控制在 20-25℃,相对湿度≤60%,避免灰尘、水汽污染新膜。 二、旧膜拆卸与电极清洁 拆卸旧膜时需记录安装方向,部分电极膜有正反面区分,错误安装会导致响应速度下降。用无绒布蘸取专用清洁剂(如异丙醇)轻轻擦拭电极表面,去除残留电解液结晶和污染物,若有顽固污渍可浸泡在清洁剂中 3 分钟后再擦拭,注意勿用金属工具刮擦电极表面的敏感层。清洁后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并用氮气吹干或自然晾干,确保电极表面无液体残留,否则会稀释新膜的电解液浓度。检查电极座是否有裂纹或变形,若存在损坏需先更换电极座再安装新膜。 三、新膜安装需保证密封与电解液充盈 撕开新膜包装时避免手指接触膜表面,用镊子夹持膜边缘将其放入电极座,确保膜的透气面朝向检测气体侧,安装位置居中无偏移。注入电解液时需缓慢滴加,直至电解液完全覆盖电极且无气泡,气泡会阻碍气体渗透,需轻轻敲击电极座排出气泡。旋紧电极盖时力度均匀,以刚好压实密封圈为宜,过紧会导致膜片破损,过松则会漏气,可通过观察电解液无渗漏判断密封良好。安装完成后将传感器静置 15 分钟,使电解液与膜充分浸润,激活膜的气体渗透性能。 四、安装后的活化与校准 将传感器重新接入系统,通电预热 30 分钟,期间避免接触检测气体。活化过程中通过控制器观察基线值,稳定后基线漂移应≤±2ppm/h。校准分零点校准和量程校准:零点校准通入洁净空气(含氨量<0.1ppm),待读数稳定后记录零点值;量程校准通入已知浓度的标准气,调节传感器输出至标准值,重复校准 2-3 次,确保误差≤±3%。校准后需进行响应时间测试,通入标准气至 90% 响应值的时间应≤60 秒,若响应过慢需检查膜安装是否正确或电解液是否充足。 五、更换后的验证与记录 连续运行 24 小时后,对比传感器与便携式检测仪的同步测量值,偏差应在允许范围内。记录更换日期、新膜型号、校准数据及操作人员信息,建立更换台账,结合历史数据统计膜的平均使用寿命,为下次更换提供时间参考。若更换后仍存在检测偏差,需检查电极是否损坏或电解液是否变质,必要时重新更换膜并校准,确保传感器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数字氨气敏传感器电极膜的更换是保障氨气检测准确性的核心维护环节,每一步操作都需精细规范。通过严格遵循准备、清洁、安装、校准的流程,既能延长传感器使用寿命,又能确保在环境监测、工业安全等场景中提供可靠数据,为氨气浓度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