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磷分析仪的测定原理主要基于化学反应和随后的光学或电化学检测。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测定原理: 一、分光光度法(UV-Vis) 基本原理:水样中的磷与特定的试剂(如钼酸铵)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有色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的颜色深浅与磷的含量成正比。通过测量该化合物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确定水样中磷的浓度。 详细步骤: 消解:用过硫酸钾(或硝酸-高氯酸)消解试样,将所含磷全部氧化为正磷酸盐。 显色:在酸性介质中,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在锑盐存在下生成磷钼杂多酸,随后被抗坏血酸还原,生成蓝色的络合物。 测量:将显色后的水样置于总磷分析仪中,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进而计算出磷的浓度。 二、化学发光分析技术 基本原理:水样中的总磷首先被转化为无机磷,然后加入酸性介质和氧化剂,使无机磷被氧化成为高价无机磷酸。接着,加入化学荧光素试剂,荧光素与高价无机磷酸产生荧光效应。通过测量荧光强度,可以确定水样中总磷的含量。 应用:这种技术通常用于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中,能够实现对水体中总磷含量的连续监测。 三、电化学法 虽然电化学法在总磷分析仪中的应用不如分光光度法广泛,但也是一种可行的测定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电极与水样中的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电流或电位变化与磷的含量相关,从而可以测定水样中磷的浓度。 四、色谱法
色谱法也是总磷分析仪的一种测定原理,它利用不同物质在色谱柱上的吸附或溶解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离和测定。然而,与分光光度法和化学发光分析技术相比,色谱法在总磷测定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总磷分析仪的测定原理主要包括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分析技术、电化学法和色谱法等。其中,分光光度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因其操作简便、准确度高而得到广泛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