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汞监测仪的进样管路是水样传输的核心通道,长期使用易因汞残留、试剂沉淀(如还原试剂、显色试剂反应产物)、水体悬浮物附着造成管路污染或堵塞,影响水样传输效率与检测精度。清洗需遵循 “先物理冲洗、再化学除污、后纯水漂洗” 的逻辑,结合管路材质特性(如聚四氟乙烯、硅胶管)选择适配清洗方案,避免损伤管路同时确保清洁彻底。 清洗前准备工作需保障安全与效率,需提前做好工具、试剂与设备停机准备。首先准备专用清洗工具:如适配管路内径的软毛刷(避免划伤内壁)、高压冲洗枪(低压模式)、专用清洗容器;其次根据污染类型准备清洗试剂,常规污染需备好中性洗涤剂(如 0.5%-1% 洗洁精溶液)、稀硝酸溶液(1%-5%,用于去除汞残留)、纯水(如超纯水,电阻率≥18.2MΩ・cm),若存在顽固有机污染,需额外准备低浓度乙醇溶液(10%-20%);最后需停机并拆解管路:关闭监测仪进样泵电源,按管路连接顺序拆解进样口、预处理模块(如滤网)、管路接口,标记各段管路方向(避免重装时接反),将管路置于清洗容器中,防止拆解过程中污染物掉落污染设备内部。 分步骤清洗流程需针对不同污染阶段逐步处理,确保清洁彻底。第一步为物理预冲洗:用纯水以低压缓慢冲洗管路内壁,水流方向与正常水样传输方向一致,冲洗时间不少于 5-10 分钟,目的是冲除管路内松散的悬浮物、残留水样与易溶解试剂,若管路存在轻微堵塞,可轻轻晃动管路或用软毛刷轻柔刷洗内壁(仅适用于非透明硬质管路),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管路变形;第二步为化学除污:根据污染类型选择对应清洗试剂,若为汞残留或金属氧化物污染,将稀硝酸溶液注入管路,浸泡 15-30 分钟(期间每隔 5 分钟轻轻晃动管路 1 次,增强除污效果),硝酸可与汞残留形成可溶性汞盐,便于后续冲洗;若为有机试剂沉淀或油污污染,改用乙醇溶液浸泡 20-30 分钟,溶解有机污染物;浸泡完成后,用纯水冲洗管路 2-3 次,直至流出液 pH 值与纯水一致(可用 pH 试纸检测),彻底去除化学试剂残留;第三步为精细漂洗:用超纯水以缓慢流速冲洗管路,时间不少于 10 分钟,确保管路内壁无清洗剂残留,避免后续检测时清洗剂与试剂发生反应,影响汞离子检测结果。 特殊污染处理需针对性强化清洁措施,避免污染累积。若管路内存在顽固结垢(如长期未清洗导致的试剂硬块),可先用 5%-10% 柠檬酸溶液浸泡 30-60 分钟,软化结垢后用软毛刷轻轻剥离,再按常规化学除污流程清洗;若管路内壁附着汞单质残留(呈银白色斑点),需改用 10%-15% 盐酸与 0.5% 高锰酸钾混合溶液(现配现用)浸泡 20-30 分钟,利用强氧化性将汞单质转化为可溶性汞离子,再用亚硫酸钠溶液(1%)还原过量高锰酸钾,最后用超纯水彻底冲洗;处理特殊污染时需注意:避免使用强腐蚀性试剂(如浓硝酸、浓盐酸)长时间浸泡,防止损伤管路材质(如硅胶管易被强酸腐蚀老化),每次浸泡后需多次漂洗,确保无氧化剂、还原剂残留。 清洗后验证与管路重装需保障清洁效果与设备安全。清洗完成后,需检查管路外观:确认内壁无明显污染物、结垢或划痕,管路无变形、破损;随后进行通畅性测试:将管路重新连接(按拆解时标记的方向),启动进样泵,通入纯水,观察水流是否顺畅,无断流、渗漏现象;最后进行空白验证:将清洗后的管路接入设备,用超纯水作为样品进行检测,若空白值稳定且低于仪器本底阈值(通常≤0.1μg/L),说明清洗合格,可投入正常使用;若空白值偏高,需重新排查管路清洁情况,必要时重复清洗流程。 此外,日常维护需定期预防管路污染:建议每 1-2 周进行一次常规物理冲洗,每月进行一次化学除污,根据水样污染程度(如高悬浮物、高有机物水样)适当缩短清洗周期;拆解与重装管路时需佩戴无粉手套,避免手部油脂污染管路内壁;清洗试剂需现配现用,避免长期存放导致失效或产生有害物质,确保进样管路始终处于清洁状态,保障在线汞监测仪的检测精度与长期稳定运行。
|